《深夜食堂》
说到日本料理电影,第一个必须是《深夜电影》!基于料理之上的市井生活,几个个性突出的角色,几段看似寻常却又让人或唏嘘、或发省、或感悟的人间悲喜。一切都始于那家巷子里的深夜小店,兜兜转转,当故事结束,一切又都回归小店的桌前。或长或短、或悲或喜的故事,仿佛都只需一餐饭的时间。“就像茶泡饭一样,没必要考虑得太多。美味的东西就是美味,这不就够了么?“这句话出自《深夜食堂》,很日本,云淡风轻后面,藏着对人生很深的体认。《深夜食堂》几乎可以算做日本美食电影的缩影,食物与治愈,不离不弃。
《街角洋果子店》
美食电影让更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,是那些走治愈路线的,它们通常讲的是一个人在食物中找到更好的自己,打捞起委顿的生活。《街角洋果子店》有个很常见的开篇,女孩来东京寻找男友,但他并不在那家洋果子店里——女孩的爱情失落了,于是,她要在料理上寻回对生活的信心。
《南极料理人》
一部电影为什么好看呢?从叙事层面说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神采。那么,一部美食电影呢?其实还是要写人,只不过,这时候美食有了某种主体性,直接作用于叙事的起落。《南极料理人》写了七个男人的意难平,有人被贬职,有人要参加铁人三项,有人不能一日没有面条……最后呢,这些人心里的疙瘩都被料理人西村的食物一一熨平。在世界的尽头,料理就是乡愁,而咀嚼家乡的食物这样一个物理性动作,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地填补精神上的失落——这是食物的力量。
《海鸥食堂》
2006年,荻上直子拍了《海鸥食堂》。这是一部温润的美食电影,它的整体视听设计应和了日本料理的精简意味,取景与色彩都有一种素朴之美,不张扬,甚至有点温吞。更重要的是,它所呈现的美食,简之又简,肉桂卷、饭团,都是常见之物,但在电影中却起到温暖人心的作用。故事的发生地设在芬兰,而非日本,主角幸惠在那里开了一家名叫“海鸥食堂”的餐厅,却无人问津。而幸惠依然不疾不徐地照自己的节奏过日子,不担心没有顾客,也没有表现出经济上的忧虑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热爱日本文化的芬兰小伙,成为了食堂的第一位食客;绿走进了幸惠的生活,试图为食堂招揽更多客人,她们一起制作肉桂卷,三个芬兰老太太由此被吸引。就这样,食堂的冷清被一点点打破,幸惠仍旧没有显露出对食堂经营的更多野心。海鸥食堂这家店面的前任老板,偷偷潜入食堂想拿走之前落下的器材,正巧被主角们撞见,她们没责怪什么,只是悠然地做着一个个饭团,而前任老板面对这陌生的食物,慢慢品咂,似乎又找到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。就像那些日式治愈系电影,《海鸥食堂》的主角们伤痕累累地出场,随着食堂渐渐有起色,她们头顶的乌云也慢慢消散。只不过,编导并不希望将主角们的灰暗前史,兜底交代,在电影里只呈现出一个大概的轮廓,食物与食堂成了引渡人物走出阴霾的力量来源。餐厅仿若一处庇护之所,主角们淡然地躲藏在里头,用食物疗愈自己的伤。
《茶泡饭之味》
导演小津安二郎提过一个有趣的说法,他说自己是个开豆腐店的。豆腐的清爽软润,和日本料理在人们心底留下的印象不谋而合。小津的电影里,作为“日常”最重要的一道风景——用餐,已经升格为一种仪式,认真吃认真喝就是对生活最大的恭敬。最明显的是,小津的两部片名里直接出现了食物,一部是《茶泡饭之味》,一部是《秋刀鱼之味》。《茶泡饭之味》说的是夫妇重归于好的故事,当然,它还是用小津惯有的缓慢感向观众诉说。所以,矛盾的解决也显得不知不觉,两人就这么吃着茶泡饭消弭了彼此的龃龉——之前,妻子不懂丈夫对茶泡饭的喜欢,“我原来不明白,你之前说过的亲密、简单,没有顾虑和客气,更加轻松的关系,我现在终于明白了”,这时候,丈夫也释然了,“茶泡饭啊,就是这种味道,夫妇就是这种茶泡饭的味道。”茶泡饭的比喻,从《茶泡饭之味》到《深夜食堂》,用法并不完全重叠,但有一点相通,茶泡饭的素朴,值得珍视
《秋刀鱼之味》
而在《秋刀鱼之味》里,秋刀鱼并没有出现在镜头里,按小津的解释,“秋刀鱼既便宜又美味”,这说的还是日常之美。秋刀鱼虽然在电影里“缺席”,但这部电影的主旨却暗暗藏在了片名的食物中,这不失为
美食电影另一种极致的做法。
END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泰国小吃美食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