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泉观察
「一个有情怀的公号 一个有内涵的社群 」
诗歌 | 散文 | 小说 | 段子 | 杂谈 | 故事
这里所说的“香”,不是形容词,而是名词,是烧香磕头的“香”。而用柏树枝做成的“香”,就叫“柏香”。在很长时间内,南太行一带地区的人们逢年过节烧香用的都是自产自用的“柏香”。
做柏香,首先要上山采集柏树枝子,然后晒干,用碾子碾成粉末状;再把柏树粉和水混合之,揉成团状,找来类似压饸饹的家什,把团状的柏树粉,压成平均长30公分的条状东西,就是湿香,再晒干,“柏香”也就做成了。
我姑姑家以前,每年都要做不少柏香,除了自家亲戚朋友用和给我们家几把外,还可以拿到东边平原的村子里去换一些花生。
“柏香”用量最大的还是过年,因为南太行的春节不仅仅是人的节日,也是神仙的节日,是人与神仙狂欢的节日。,包括天地、老母、灶神爷、土地爷、财神爷、仓官、门神、水神、火神等等;家亲一般指三代家亲,也就是指逝去的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及更早的祖宗,对这些尊贵的神仙家亲,在过年期间,都要殷勤侍奉,好吃好喝,烧香磕头摆供品一样都不能少。
除夕晚上,布灯开始。布灯,就是给每位神仙前点上红蜡烛、香炉里插上柏香(一支或三支)。在童年,这都是父母给我的任务,而我也乐此不疲。香喷喷的饺子煮好后,先要给神仙上供,然后家里人才能动筷子。大年初一早上,又是一轮布灯,每位神仙面前都要摆上三个馒头,排名最大的神仙面前,还要放上五盘小菜(炸虾片、炸豆腐、海带丝等)。布灯时间短的至少从除夕持续到大年初三(主要是晚上),长的可持续到正月十五。尽管破五后,就有人开始下地干活了,但是过年,在自然经济时代,由于正处于农闲时节,是可以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的。
这些工作做好后,就要按神仙大小,依次给每位神仙烧一些金箔纸。烧完以后,再在院子里放一挂鞭炮。此时的村里,虽然还是黑乎乎地一片,鞭炮早已噼里啪啦响成一片了。飞向天空的二踢脚,如雷的声音,在太行山间回响。人们忙完家里的事,就开始或单独或三三两两结伴去给本家年长的人磕头拜年。
南太行的人们信奉万物有灵,他们没有纯正的宗教信仰,既信如来佛祖、南海菩萨也信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,什么灵就信什么。村子里有好几处庙宇,常年有善男信女烧香,而到了春节期间,香火更旺。供奉了八仙的东庙,供奉了白龙爷的西庙,还有村北的黑龙爷庙,是人们精神信仰的高地。在村西南有一棵很粗壮几人都抱不住的老杨树,树龄至少在百年以上,枝干冲天,神秘莫测,被尊称为“杨仙”,东庙旁边的一棵老柏树,树龄也在百年以上,据说也很有灵气。在这些神仙面前用石头凿成的石炉里,插满了柏香,三炷很粗壮的柏香最为亮眼,它们是做香的人用手搓成的,高近一米,直径约有两公分,几天几夜都燃不尽。
我们村的东庙以及庙前的老柏树
而位于我们村和西南沟村交界的广神岩更是这一带的人们表达“神灵信仰”的集中地,这座庙又叫秦王庙,据传说,是秦王李世民曾经的避难之所。在我小的时候,广神岩有一段时间无人管护,破败不堪,抓蝎子口渴了,我们会去里边找水喝。后来经一善人集资重修,得以旧貌换新颜,且越修越大,越修越好,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方圆百里外的人也慕名跑来求神问卦,其中不乏一些出手阔绰的大老板。太行山的自然景观加上独有的历史传说和神灵气息,使这里成了一处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。大年初一,村中一般年岁大的人,除了村里的庙要拜一下外,广神岩尽管远离村庄,也必须要去的。
位于我们村与西南沟村交界的广神岩(全貌)
在我的童年记忆里,过年除了给庙里的神仙磕头外,还有一个骞氏奶奶家,也是要去的。到她家,先要给一位她家里供奉的神仙烧香磕头,那位奶奶嘴里且念念有词,我只记得有“bo dang(音)”一词,至今不知道是啥意思。磕完头,奶奶会给我一枚铜钱,用红线串起挂到我脖子上,好像每年都要串一枚,一直串到12岁。村里这样的奶奶有好几位,他们被称为“大善人”,类似“神婆”,好像每个人都带有一些“神灵”的光环,且神通广大,在口耳相传中被传得神乎其神。其中,有位谷氏奶奶,我生病了,我母亲不止一次带我找过她。照样是烧香磕头,念念有词的当儿,她会拿着一片金箔纸,在香上转悠,迅速包住,实际上纸里什么也没有,最多有点香火的粉尘,让我速速服下。最让人害怕的是,谷氏奶奶观察我一番,说道“孩子阴了,挑挑吧!”然后,她会用一枚针(没有任何消毒措施)挑破我的嘴唇、指甲盖附近的肉以及我的小鸡鸡。她的这个“挑挑吧”,后来我长大后想了想,也许是有科学道理的,但无疑是我童年最恐惧的记忆,那是钻心的疼啊!我不知道和我同龄的同学,是否遭过这个罪?对了,还有喝白矾水,那恶心的味道,让人永难忘。
在“大人”眼里,柏香就是用来烧香的,过年过节如果用不完,夏天最多还可以用来当蚊香熏熏蚊子。而在“小孩”眼里,柏香还可以用来点炮放炮的。
小时候盼过年,主要就是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,穿新衣服,得压岁钱,还可以吃好东西。村里的街道、胡同是我们疯跑、放鞭炮的广阔天地。那时候许多人家里都没有电视,吃完了饺子,我拿着一支点着的柏香,再带上一挂鞭炮,蹦蹦跳跳就去找小伙伴们一块儿放炮去了。鞭炮要拆散了,一个一个放,而不是一挂鞭炮一起放完了之,那就放得太快,太奢侈了,也体会不到放炮的乐趣。放炮可以变着花样放,可以放到土堆里或雪堆里,或插到小树洞里放;可以站到高处,一手拽着炮捻子头,一手用柏香点着捻子的中间,炮落下,悬空爆炸。胆子大的小孩,可以用手抓着炮先点着,然后或扔向高处,或扔向远处。我胆子一向小,都是把炮先放到一个地方,然后小心翼翼地去点着,就这样还要反复缩回几次手才能点着。
那时候的鞭炮类型多种多样,有小型的小几几鞭炮,也有中型的黄皮纸包裹的鞭炮,还有大型的装着金色火药的大白堆,这种大白堆,威力最大,声音最震耳朵,如果不小心,还会炸伤人。
每逢过年,父母只会给我买一两挂鞭炮,我都是节省着放,有时候还会去庙前捡拾一些零碎的未响的鞭炮,这都被我当成宝贝收藏起来,有的炮被我放到了夏天才放,由于受潮,已经不能响了。那些鞭炮,可以拆掉外皮,留下火药,刺溜点着火药,也别有一番趣味。这些积攒的火药还可以用来做的弹药,总要物尽其用。
家家户户都要烧柏香,村中的庙宇前也插满了柏香,街上孩子们手中挥舞的是柏香,春节的南太行,空气中弥漫的是浓烈的、汇聚起来的柏香味道,这种味道醇厚清新,沁心沁脾,恒久而又弥新,这种味道是快乐喜庆的味道,这种味道就是南太行过年的味道。
1987年在四川渠县姥姥家过年,我闻不到这种味道;1992年、2000年、2002年、2003年在石家庄大舅家过年,我闻不到这种味道;2016年、2017年在唐山我哥家过年,我也闻不到这种味道。
这种柏香的味道,只有南太行的故乡独有。我很怀念这种味道。
2017年情人节(农历正月十八)晚写于石家庄
属于南太行一部分的我们村(局部)
林泉观察
诗歌|散文|小说|因为有你|所以精彩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泰国小吃美食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