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末,北京的气温骤降,在即将进入漫长的冬天的时候,我开始怀念热烈的盛夏时光,于是在一个周末,做了一碗冬阴功汤,拍完视频后想要发给你们看,十一回来之后事情慢慢多了起来,就渐渐淡忘了。最近外国友人说要去泰国,问我有什么推荐,于是关于泰国和冬阴功汤的记忆,又再次浮现在眼前,顺手把之前拍的视频也剪出来了,因为冬阴功汤对我来说,还有一些不同的意味,所以今天不仅有视频教程,还想聊聊两个跟冬阴功汤的小故事。
如果只想看视频的小伙伴也可以直接跳到文章最后戳视频,老规矩2分钟的视频教程,教你学会冬阴功汤。
关于冬阴功的故事1
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,第一次旅行会选择泰国(偷偷告诉你其实我第一次旅行去的是尼泊尔),但是泰国始终是很多人心中第一次旅行必去的地方,悠闲的生活,软绵的泰语,空气里都是茉莉花的味道,以及精致的艺术,还有无数美食都是让人难以拒绝的原因。曼谷及周边地区的冬阴功汤,以清迈为代表的背部地区的烤猪颈肉和芒果糯米饭,都成为泰式美食的代名词。
冬阴功是“Tom Yam”的音译,泰语的意思是酸辣虾汤,因为它酸酸辣辣的味道,相传18世纪泰国吞武里王朝时期,华人郑信王当政(相信去过泰国的都看过湄南河边上的郑王庙,就是他们家的事儿),淼运公主病了没有胃口,就是喝了御厨做的这碗汤,通体舒畅,病情减轻,郑王大悦,命名冬阴功汤并且定为“国汤”,虽然这个名字取的好像有点直白,但是喝过的人还是能够念念不忘。
13年我刚考完研究生,第一次去曼谷的时候还是雨季,淅淅沥沥的雨时有时无。当时住在考山路附近,每天都要去街口一个小店至少喝上一碗冬阴功汤,我对那家店的印象很深,店面不大,但是干净整洁,桌上铺着红白格子的桌布,老板娘是一位非常美丽的中年女性,服务员是不同皮肤不同风格的男性,温和而有礼,小店位于考山路和靠近湄南河码头的转角,每天从住处出发,在小店吃晚饭,溜达到码头,坐轮渡看午后或者傍晚湄南河对岸精巧的建筑,高高的郑王庙,两岸贩卖水果的小贩,水上的浮萍。晚上从码头回来坐下再到小店吃点东西,然后穿过考山路无数的摊贩和酒吧,回到住处。虽然后来也在曼谷不同的饭店喝过比它贵几倍的冬阴功汤,但是这家店的味道,仍然是我心中最好的味道。
关于冬阴功故事2
这个故事不是我亲身经历的,却是最早让我认识冬阴功汤,也意识到原来食物背后是有感情的。
仿佛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,在家里翻到一本杂志,名字叫什么我忘记了,但是其中一篇文章就是讲冬阴功汤的。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位美食作家写的专栏,她走遍世界各地去寻找美食,也会把关于美食的故事写下来。开始的时候她说泰国人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温和,云淡风轻的,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深藏着浓烈的情感,就像是冬阴功汤酸辣的味道一样。
作者在曼谷的一个厨师学校认识一位当地女子,一起学习做冬阴功汤,后来聊起来,说女子是要学习做菜给一位白人男朋友吃,到时候还要跟着男人一起去国外,了解到作者对冬阴功汤很感兴趣,这位女子说,厨师学校教的冬阴功并不好喝,自己喝过的最好喝的冬阴功是自己的泰国丈夫做的,于是带着作者来到市场旁边,自己丈夫的简陋的家,丈夫虽然知道妻子要抛弃自己跟白人男子离开,但是看到泰国女子带着朋友来,还是默默地准备了虾、香茅、黄姜等材料,亲自下厨做了一碗冬阴功汤,作者说那碗汤是自己喝过的最好喝的冬阴功汤,而在女子丈夫的眼里,也看到了泰国男人隐忍的情感。当时年纪小,虽然被这个故事深深触动,但是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,但是“冬阴功”三个字一直深深地记在心中,想着到了泰国,一定要去尝一尝这碗汤。
在泰国,虽然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街头摊贩,都能做出一碗冬阴功,但是每个地方,每个人,做出的汤都是不一样的味道。这是食物教会我的事,也可能是需要我花很多时间,去慢慢体会的情感。
今天给大家拍的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尝试在家做的冬阴功汤,由于汤中所需要的香茅、黄姜等许多香料都是东南亚特有的,因此我用的是泰国进口的直接做好的冬阴功酱,虽然味道不完全一样,但是它依然是属于我的,虽然在遥远的北方却努力想要体验更多不一样的生活的一部分(而且非常方便又好喝哦),分享给喜欢泰国菜、喜欢冬阴功汤的小伙伴。
戳下面的视频,2分钟学会冬阴功汤
所用材料:
主料:虾(北极虾、基围虾均可)、花甲、口蘑(依照个人爱好可以替换)
配料:干辣椒、葱、姜
调料:鱼露、青柠汁、冬阴功酱、椰浆(均购于淘宝泰国超市)
所需时间:20分钟左右
视频配乐:(D.M.Y)年月日 来自电影《初恋这件小事》插曲
如果你也有自己关于食物的故事,也可以通过留言分享给我,我也希望做出你爱的食物。
感谢观看,2018,希望有机会做更多的好吃的分享给你们~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泰国小吃美食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