傣族的盛大泼水节来临了!
傣家男儿,随身携酒,以酒助兴,歌舞同饮。
西双版纳的“佬豪傣酒”,采用传统方法,精选本地产优质谷米酿制,有高、中、低度各档酒,味香醇,供各界朋友豪饮,更有“闯关东”的酒痴,远赴版纳,只为一品佳酿。已有不饮“佬豪傣”,不知傣家美味之佳誉,极受各界欢迎!
说起西双版纳,大家都知道泼水节,
这不,泼水节开始了。
狂欢泼水节
泼水节
其实为傣族的春节,
距现在已有上千年
历史。
每当泼水节即将来临,大家都会想着要怎么玩,要去哪里浪,泼水的时候要用盆还是桶...还是在标配上加上只挤水枪?
看,这是小姐姐们的标配.....
今年是第1380个泼水节哦!不说了,我们先看个小电影吧!
泼水节 日程表请笑纳!
按你胃
(anyway)
在泼水节期间,热闹非凡的
赛龙船、放高升、浴佛、
泼水活动是必不可少的。
泼水节,又名浴佛节,
所以说,
在泼水节期间,
浴佛是必不可少的。
清早,傣家人们就要
采来鲜花、绿叶到佛寺供奉,
且担来清水"浴佛"。
"浴佛"完毕,集体性的
相互泼水就开始了!
泼水节这一天,人们互相泼水,
用水来表达真诚的友谊、
纯洁的爱情、心中的祝福。
为了庆祝隆重的泼水节和答谢父老乡亲,在泼水节期间望天树景区开展了一系列优惠活动......
帅哥、美女、美食、一样也少不了,
傣族的泼水节不光有泼水节狂欢,
还是吃货们饱口福的好时机!
众多傣味美食,任你吃个够!
吃货们,都准备好了吗?
▼
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。在人们心目中,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,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,“酸摆夷”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,以酸见长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。
傣家人认为,吃酸的心爽眼亮,有助消化,多吃酸的可以消署解热;吃甜的,能增加热量,解除疲劳;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,预防伤风感冒;而吃生的,则可保证营养。傣族的烹调技术也很讲究,如:烤、炸、煎、煮、凉、蒸等等,可谓囊括了傣味烹任全法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!
剁生
剁生,傣语叫“紧刹”,是西双版纳傣族汉子制作的最得意、最拿手、最引以为豪的美味佳肴。
泼水粑粑
傣族和德昂族过泼水节的时候都有泼水粑粑吃。泼水粑粑也相当于傣家年糕。泼水粑粑的口感非常的好,软软的还很有咬劲,香甜可口,除了有芭蕉叶的清香还有红糖以及糯米的香气,非常诱人。新年吃到这样甜蜜的美食,心情也会大好。
泼水粑粑外面包裹的是芭蕉树叶子,里面的粑粑是用糯米搀上少量粳米,泡透以后,制成吊浆粉,揉成团以后制成的,蒸熟就可。有蕉叶的清香糯米的熟香和热红糖的甜香。
泼水粑粑的颜色类似于荞麦饼,但更金亮一些,因为抹了油,掺了红糖,有的还在吊浆粉里搀上了某种染色的植物浆水,就更加鲜亮了。虽然有油有糖亮汪汪的,但一点不腻。
喃咪
喃咪是一种酱,傣族的一种蘸料,由香菜、番茄、辣椒、等舂制而成。可以用来蘸时鲜生菜吃。
主料是洋酸茄,用番茄也可以。下图中靠上方的,橙红色的像鸡蛋大小的是洋酸茄,洋酸茄不是百香果,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味道。
喃咪有许多种,另一种比较特别的是螃蟹喃咪,用蟹肉泥做的,配料多而复杂。
柠檬舂鸡脚
和舂牛肉不一样的是这种鸡脚是做熟的,凉了以后加料舂。
泡鲁达
里面有椰汁、干面包块、椰蓉、西米、水果等等,可能还有一球冰淇淋。内容丰富得简直可以当早餐,但就是一种非常好喝的奶味饮品而已,里面的面包干一半来说是用缅甸的,不知道缅甸有没有这种饮料。喝的时候注意请老板不要加什么红的绿的丝进去,那完全是破坏自然风味。
柠檬凉鸡
鸡肉煮熟,放凉以后手撕成小缕,拌上简单几样傣味作料,挤上最不可少的柠檬汁拌开就行了,傣味都是比较开胃的。
景颇鬼鸡
鬼鸡跟柠檬鸡有点相似,景颇族和傣族都有这道菜。乍一听觉得这名字好可怕,但只要尝过一次,你一定会对它的味道难以忘怀。将鸡煮熟、放凉后砍碎或撕碎,放上姜、缅芫荽、荆芥、盐、生辣椒、柠檬等调料拌匀,味道香辣入味。
柠檬肉皮(酸牛皮)、蹄筋
肉皮是煮熟的,凉了以后切细条,参照凉鸡的拌法,其实傣味凉菜都可以如法炮制,无外乎大芫荽、小米辣、柠檬这些,但是在其他地方吃就没有在这里吃的氛围,毕竟这里是热带。
酸笋煮鸡/鱼
将酸笋用水漂去酸味,然后放入锅里煮透,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,待鸡肉煮烂后起锅。随后将辣椒、姜、葱等佐料放入油锅里炒热,再把酸笋鸡汤倒入锅里回一下锅,即可食用。喜欢吃酸的朋友,这道菜极力推荐。
酸鱼
过手米线
虽然属于阿昌族特有的小吃,也是德宏州的招牌小吃之一。在德宏过泼水节的必吃美食之一。 正宗过手米线对酸水和佐料是非常讲究的,所以户撒人一般在5月中下旬野生杨梅成熟,或3月4月份蚂蚁蛋成熟或是盛产蜂蛹的季节经常做过手米线吃。
酸粑菜
酸粑菜,在德宏、版纳等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汤菜,味道酸辣开胃,特别下饭,是用一种特别的青菜做成的。这种青菜苦味稍重,正好用酸木瓜片、番茄或是柠檬、酸笋的酸味来调和。熬煮的时间一定要长,吃起来味道才够正点。
在傣味煮菜中,要数酸粑菜最好吃了。用青菜和西红柿、酸木瓜一齐用肉汤使劲煮,煮得青菜又酸又粑,吃时再放上一些生的小米辣、缅芫荽,准会令你胃口大开。
水腌菜老奶洋芋
老奶是云南人对老奶奶或是认为年纪大的一些人的称呼,根据说话者的口气区分,但一般不属于敬语,有时候甚至是恶语,所以非常不建议大家靠这个拉近乎。点这道菜的时候除外。
老奶洋芋可以只有洋芋,也可以加上茴香或者干辣子、葱花等调料来做,加上水腌菜是傣味吃法。水腌菜,做法倒不复杂,就是把小苦菜小青菜或是萝卜樱子切碎,泡进无油无盐的坛子里,泡上清水或是淡盐水,几天就可以吃了,各地方做法略有出入。
包烧
包烧,是傣族人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。是用天然绿叶——芭蕉叶或木冬叶(竹芋科植物)为烹饪工具,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,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,将食品烧熟。然而,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就不用锅具了。包烧可以用来加工小菜、水鲜、肉食等。
其实,包烧也是属于烧烤的一种,把蔬菜和肉类包到芭蕉叶子里面去,在烤架上烤熟的,或许你会疑问,薄薄的叶子会不会少坏?这点不用质疑,一般不会坏的。包烧比较出名的有包烧脑花、包烧金针菇,鸡脚筋、牛脚筋等,包烧里除了有主料食材之外,还有大芫荽和小米辣必不可少。
包烧系列中,一般常见的包烧蔬菜类型有:
▲
包烧金针菇
▲
包烧豆腐
▲
包烧瓜尖
▲
包烧甜笋
新鲜的瓜果蔬菜加以青椒,鲜姜,蒜瓣,芫荽等配料,用叶子包裹严实,烧制而成后,入味且带有民族风味。
一般常见的包烧水鲜类型有:
▲
包烧鱼
▲
包烧虾
▲
包烧鱿鱼
叶子包裹住水鲜的时候,绿白相间,味道醇厚,上桌以后可以维持这个温度比较久的时间,尝起来少了腥味,多了滋味。
一般常见的包烧肉食类型有:
▲
包烧牛肉
▲
包烧猪脸
▲
包烧猪肉
肉料洗净剁细,配料洗净切末,加入各种调料叶子包裹以后,用竹篾将其捆绑后烧熟。这样被包裹的肉食,营养物质不易丧失,吃起来,鲜,淳,香,辣,口感十分丰富。
柠檬干巴
油炸青苔
或许你从来没有想过岩石上、水中的青苔都可以拿来吃,但确实是可以吃。到西双版纳一定要吃一次,味道特别酥脆美味,最好能夹着糯米饭吃,脆的同时带点糯,非常好吃。
烧烤
傣族可以拿来烧烤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光看烧烤串的架势就馋到一帮人了。
白花花的猪牙床子,烤出来,吃完一大碟你可能也不知道它是啥。
烤茄子不能错过,虽然听起来再简单也没有,真是好吃。
香茅草烤鱼
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。香茅草,路边、山间、田野到处都是,所以傣族人很喜欢拿香茅做菜。把香茅裹在洗干净的鱼身上,然后置于火上烤,并适当的抹上猪油,是猪油不是花生油喔,烤的时候香气四溢,这样烤出来的鱼香扑鼻、鱼肉酥脆,很是美味。
说起烤鱼,香茅草烤鸡也是值得大家尝试,香茅草烤鸡香辣可口,味道鲜美,颇受欢迎。
火烧乳猪
火烧乳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。选用德宏小耳猪,皮薄、肉质细嫩,最好半年左右的小猪,去内脏,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,用文火烧烤,烧到焦黄冒油时,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,洒上湿稻草灰,再用火烘烤,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。
烤五花肉、猪皮
蘸特制的腌菜酱吃,极辣,极过瘾。腌菜酱里有时候会放折耳根,吃不惯的,要提前说明。
竹筒饭
炸猪皮、臭牛皮
炸“泡”以后,撒点辣椒盐就开吃,小零嘴,非常香酥,无论是是作为休闲小吃,还是下酒菜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炸牛皮是将牛皮煮熟,切成小块晒干,放入油锅,牛皮变黄、炸泡,即可食用。番茄喃咪。也就是番茄酱,将番茄烧熟去皮,与葱、姜、芫荽、辣椒、盐一齐捣碎研茸,即可食用。其味酸辣清香,开胃助食。
油煎苦果子
看到名字带着“苦”字便知道这道菜是带有苦味的,虽然有点小苦,但逢吃烧烤,必点菜之一,因为可以下火,就像吃烧烤要点王老吉一样。
不点果
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果子,酸酸甜甜,傣族小姑娘空嘴吃,毫不费劲,分分钟空碗。见多了她们吃酸木瓜,你就不会对这种能力一惊一乍了。
炒米干
舂生牛肉
生牛肉,加上柠檬、大芫荽、杂七杂八的佐料一起舂啊舂,舂到牛肉的每一个部位都“茸”时候就可以吃了。
舂肉和“剁生”有点像,都是将肉弄得碎碎茸茸的,和柠檬汁水一反应,肉变成白色的熟肉状的时候,就可以大啖了。剁生,以猪肉剁生、牛肉剁生、鱼肉剁生最常见,搀和着小米辣和大芫荽掺着肉一起剁碎。
撒撇
简单点说就说,它是一种蘸水凉菜吧,蘸水是用肉末(可用生的也可用熟的,牛肉猪肉鱼肉都可)和剁得碎茸茸的大芫荽和韭菜小米辣,加上盐巴和柠檬原汁掺着的凉白开做成的,凉菜主要就是粉丝(其实是很细的米线),通常还要有一些烘香的美味的牛干巴和牛肝。
吃的时候,夹几片牛干巴牛肝裹在米线里,一起到蘸水里蘸个透,饱汁饱料的味道嘴里,只能在心里喊一句:啊,额滴歌神呐。目前,撒撇排在我的傣味排行版首位。
吃不了辣的要注意,蘸水里面的小米辣都是碎成渣的,很难挑去,这也可能是撒撇很难冲出云南的原因。撒撇有柠檬撒,有苦撒,有鱼撒,柠檬撒就是我上面说的这一种,苦撒据说是用牛苦水做的,具体细节不可描述,但据说爱吃的人很有瘾。
酸蚂蚁蛋
蚂蚁已经很小了,可想而知蚂蚁蛋有多大?再想想用这种蛋做成一大盘菜,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?即便是蚂蚁种类不同,但是也不会有多大。对了,这种蚂蚁名字就叫“酸蚂蚁”,不是指用柠檬泡的意思。可以煮着吃炒着吃,似乎也能拌着吃。你敢挑战一下吗?
竹虫
对于云南人来说不算陌生,属于云南重口味美食之一,炸出来特别香,吃起来嘎嘣脆,含有较的高蛋白质,蛋白质过敏的人不能多吃,不然你会全身痒得受不了。
炸蜂蛹
炸蜂蛹,这个跟蛀虫有点相似,个人觉得她比蛀虫要好吃一些。
牛烂烀
这个牛烂烀,就是把牛肉煮的很烂的意思,但又不是北方羊杂汤的那种主法,汤比较纯,做好以后,先将乎烂但是一点不化的牛肉捞到碗里,撒上胡辣椒面(干辣椒在火塘里烤香或是在锅里烘香以后碾碎)和盐巴、花椒面、胡椒粉,再撒上新鲜薄荷叶,兜头浇几勺汤下去就成了,确实美味。
凉苦笋
小苦笋煮熟,过凉水,剥壳蘸南咪(一种傣族蘸水糊)或是普通的酸辣蘸水吃。
酸笋牛肉
傣族居住的地方,气候偏热,大多都喜欢吃些偏酸味的美食,他们会把凉菜和生食作为美味的下饭菜。凉菜生食里几乎都有小米辣和大芫荽,热菜里基本都有酸笋。酸笋牛肉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,深受外地人的喜爱,酸笋牛肉是一道很不错的下饭菜。
炒黄笋
黄笋是西双版纳人民从春末到初秋常食用的菜肴,其食用的方法很多,风味餐厅中常见的烹饪方法有炒黄笋,凉拌黄笋等。
菠萝饭
柠檬凉粉
甜点
在傣味菜种甜点不可少。甜点,相传是从泰国传过来的,它用西米、木瓜冻、缅甸炼乳、特制奶油面包干、新鲜椰丝加上碎冰块做成,里面的奶油面包干咬起来松松脆脆,香甜扑鼻。而香蕉、芒果、菠萝、番木瓜,这些饭后的热带水果,绝对让你打着饱嗝还想吃。
野菜
傣族的人喜欢的野菜在泼水节的时候也是可以吃到的,这些野菜有的能清热解毒,有的利肝明目,富含多种营养成分,不仅做法多样,而且常吃常有。
常见的有:水蕨菜、苦凉菜、水香菜、野茄子、海船、四棱豆、甜菜、野芹菜、芭蕉花、滴水芋、树皮菜、野蕃茄、刺五加。苦凉菜蛋酥就是她们的最爱。
傣式杂菜汤
用水边的野菜(比如臭菜香菜)、山上的野菜,加上时令蔬菜,加酸笋汆成的一锅汤。
野菜味和酸笋味不分伯仲,斜刺里又冲出一小股辣味,相当板扎。一般是吃完饭以后各人来一碗汤,才正式宣布吃饱了停筷了。里面的菜是早就被捞光了,但汤也一点舍不得浪费。不喝到见底不罢休。
芭蕉花
就是有点像香蕉,但比香蕉短小的那种水果的花,可以凉拌可以热炒,想把它做好吃还是有一定难度,切开的芭蕉花会很快氧化成黑色。
水果
傣族聚居的地方水果都很多,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,基本处在热带亚热带地区,各种稀奇怪果都能在这里看到,空气里都是水果的甜香。
熟了的水果直接啃就不说了,不熟的水果,拿来用淡盐水一泡照样吃得有滋有味,或是直接拌上辣椒盐吃,也相当爽口。这种吃法不容易推广,更适合亚热带热带地方人从小匹配起来的肠胃。温带的人过来一感觉,大环境是对口了,身体内部的小环境不对口,要闹别扭,也确实不会觉得好吃。
臭米线
这不是加了臭豆腐煮的米线,而是一种工艺比较复杂的酸浆米线,所谓的臭可能指的是米线那一股淡淡的酸浆味。做这种手工米线的也越来越少了。
在云南其他景点非常普遍的小锤干巴,已经完全淹没在版纳的小吃里了,而这还只是沧海一粟。
看了这么多的傣味特色美食,嘴馋了吧?过泼水节的时候,如果吃傣族的小吃,趁赶摆时候是最好的。赶摆,是市集的意思,泼水节期间的赶摆是规模最大的。平常隔三差五各地选定一个日子赶一次小集,购买日常用品和新鲜蔬菜新鲜肉,也叫赶摆。
这种小的赶摆就更贴近当地人生活一些,傣味的原生态也更浓一些,比餐馆里的傣味又要生猛一点点,吃不惯的,能够感受一下这种集市的氛围也是不错的,我认为比凑泼水节的热闹要有收获得多。
即使在赶摆街上,售卖傣家小食品的也大多是外地人,虽然有样学样,穿着傣族服饰,拌菜的时候青柠檬、小米辣、大芫荽什么都不少加,但始终差着点劲儿。
除非你能逆着人群去到下面的小县城里,或是能够错峰出行,虽然人不怎么热闹,但美味小吃就真的好吃多了,傣味正宗了起来。在这些地方的小吃,不但便宜,而且跟具有傣味的美食的口味。
微信号 wfby1239
在傣家人眼里,傣味的酸,则要酸得爽口;要甜,则甜得出奇;要苦,则苦得有味;要辣,则辣得过瘾;要生,则生得鲜嫩。今年的泼水节,你准备好去亲身体验一下各种口味的傣味美食了吗?
欢迎关注 欢迎转发
微信号 wfby1239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泰国小吃美食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