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
央视百家
可关注我们
冰淇淋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冷冻食品,很多国人都认为冰淇淋是外来品,其实最早的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。
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《在楚辞·招魂》中就有“华酌既陈,有琼浆些”,后面又提到了“柘浆和瑶浆”。柘浆,是甘蔗榨成的液汁;瑶浆,泛指用各种鲜果榨汁加工后的糊状冷食。这琼浆柘汁,可以说是冰淇淋最早的做法。
冰淇淋在我国唐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当时冰淇淋被唐人称作“酥山”。卖酥山的小贩在唐朝街市上非常普遍,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买到,那唐人为何把冰淇淋称作酥山呢?在章怀太子墓的“仕女图”中,给出了答案。
唐章怀太子墓的“仕女图”中,有6位侍女,其中2位手捧着酥山缓缓入场。酥山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,酥山的最底层是冰,上面覆盖着奶油、酥油,还要插上花朵、彩树等装饰品,这就看起来像一座小山,“酥山”的山字表示形状。
而所谓的“酥”与我们今天的奶油、黄油大致接近,是一种乳制品,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。在当时,“酥”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,而且营养价值极高。除了白色的“酥山”,后来还出现了“贵妃红”或“眉黛青”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“酥山”。
那唐朝时期的酥山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?
有作品介绍称唐朝时期酥山的大致做法是,先将“酥”加热到近乎融化、非常柔软的状态,然后,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,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。酥山在做好之后,唐人会把它放到冰块当中进行冷冻。
唐朝时期,制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。人们在制作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,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热,可使水降温到结冰。
跟据《唐摭言》记载,盛夏蒯地人卖冰于市,过路人热不可耐,人人都想一食为快。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,故意把冰价抬高,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,不一会儿,冰都融化了,蒯地人终于弄巧成拙,赔了本。唐朝时,商人为了招徕生意,都会在冰上加入奶油和糖,制作出美味的酥山以吸引顾客。
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冰激凌是外国人发明的,其实这里面是存在误解的。
马可·波罗在《东方见闻》一书中说就有说:“东方的黄金国里,居民们喜欢吃奶冰。”所谓奶冰就是元朝人做出来的冰激凌,元人将平常食用的果酱和牛奶混入其中,这样凝成的冰像沙泥一样,比冰块要柔软很多,入口即化。后来马可·波罗离开中国时,才把冰激凌的制作方法带回意大利,后又传到法国和英国。
扫码关注,更多精彩历史故事一网打尽!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看往期完整视频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泰国小吃美食联盟